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······

你有時候會覺得什麼都要自己扛、自己面對,感到很孤獨、很痛苦,想要回到孩童時候有人照顧,什麼都不用自己操心的日子嗎?沒錯,成人的世界可能比小孩的有更多責任,更多要為生活拼搏的壓力,感受到快樂的時刻也越來越少。可是,你能想像,如果一個四歲的小孩已經要面對這一切,還希望自己更加堅強獨立,是怎樣的體驗呢?今天為大家介紹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這部虐心又暖心的動漫,帶我們看看一位四歲小孩,佐藤小太郎,的童年創傷,還有鄰居們,尤其——頹廢漫畫家狩野進,因為遇到這個異常成熟的兒童而發生的改變。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內容簡介

故事開始,佐藤小太郎,自己一個人搬進去有六戶的公寓,而且為每一戶準備了一盒家庭裝面紙作見面禮。鄰居,狩野進——一個頹廢且不受賞識的失意漫畫家,看見小太郎沒有父母、兄弟姐妹的陪同,還說著奇怪的文言文(將軍語,從卡通片學回來的)就不顧小太郎的拒絕,每次都自動自覺陪同小太郎出門,後來還成為了他的監護人,陸陸續續,其他鄰居包括陪酒小姐秋友美月、外表像有社會背景的中年大叔田丸勇等,都很喜歡可愛的小太郎並經常陪同他。小太郎的身世漸漸浮上水面,同時這個看起來有點冷漠成熟的小孩也漸漸對大家建立起信任,變得更大膽去依賴大家。

因為自己受過傷,所以要保護其他人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小太郎因為曾經受過父親的家暴、母親的忽視,所以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。有一次,看到鄰居美月門開了,攤在自己家地板,手邊還有幾罐喝完的啤酒。狩野進也留意不到的情況下,小太郎一看到她的眼睛腫腫的,就跑去便利店給她買凍飲冰敷眼睛,他說:

「在下不介意。就算哭了,在下也不會討厭汝。」

從這點可以看出小太郎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,而且自己哭的時候可能曾經被討厭過,所以才會這樣安慰美月。四歲小孩的善良是如此純粹,因為不希望對方像自己之前那樣因為哭了,就感到被討厭,所以說出這些話。

害怕寂寞的小孩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小太郎心底裡還是渴望其他人的陪伴。小太郎很獨立,也多次強調不需要鄰居們的保護,但是當狩野進陪他到澡堂、送他回校,帶他去看電影;當美月陪他一起野餐;當田丸勇帶他買衣服,他臉上卻總是露出滿足的神情。小太郎總是對自己的同儕說出「如果你不變得更強,你就會跟我一樣,不能跟父親住在一起。」「如果沒有家人,你會很寂寞哦」。其實小太郎心底裡還是很想念父母親的陪伴,也害怕寂寞,自己生活只是對自己的懲罰,他卻用寂寞來折磨自己,說服自己:一個人生活是一種修煉。

父母對孩子不好,是孩子的錯?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小太郎每天堅持鍛鍊,又跑步又做仰臥起坐(sit-ups),因為他想自己變得更強,父親就不會變成壞人。劇中提到被家暴者會認為因為自己能力不足,自己錯了,父母才會不愛自己,所以小太郎才會把「變強」「不能成為弱者」之類的話掛在嘴邊。

(很想給他一個擁抱······)

小太郎長大後會怎樣?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小太郎看起來只是個四歲卻經歷了很多,所以非常懂事的小孩,但是當他長大後,他還會是一個沒有怨恨,對世界只有付出的人嗎?的確,人的本質是天賜的,沒那麼容易變,但性格絕對會隨著人的經歷而改變及成長,尤其是我們的童年經歷。小編看過一本書——《童年會傷人》裡面有一個有關童年陰影的測驗,叫ACE(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),大家有興趣都可以做,了解一下自己有多大程度上經歷過童年創傷。我會用「多大程度」是因為小編認為大部分小孩子都有經歷過童年創傷,可能是(1)父母過於嚴厲的指導;也可能是(2)對於孩子感受的忽視;嚴重一點甚至是(3)體罰。

父母過於嚴厲的指導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有一個片段看到足球教練稍微提高聲量說話,有一位小學生的身體反應僵硬,憶起父母責罵自己的片段。小編想到有些家長為了子女的前途著想就逼迫孩子上過量的補習班、興趣班,但沒有詢問過小孩的意願,導致孩子年紀少卻壓力過大,早期看過一段拍攝於港鐵,一段小學女學生對母親激動訴苦的影片。看完心裡都感受到這位小朋友的痛,更加對香港教育制度感及家長的過份緊張到無奈。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其實,逼迫可能會對學習造成反效果,放鬆才能給學生大腦有更多的空間及創造力。作為補習老師,平常教學生我都會令氛圍變得輕鬆,可以一點開玩笑,同時可以隨時發問,因為只要環境輕鬆,小朋友感到安全,他們就自然不會排斥上課/學習。想一些有趣的方法令學習不再是苦差!例如說故事、玩遊戲、crossword puzzle、記憶比賽,令他們愛上學習的過程,當他們需要休息時就給他們,最重要的是讚賞他們努力的過程,而非一味讚賞好成績、批評低分數。他們的人生這麼長,學習成績是一時,但享受過程和投入學習是一輩子的事。家長過於嚴厲的指導不但會影響親子關係,還會令小孩自信心下降,所以,從今天開始,因為孩子/學生的努力而欣賞和鼓勵他們吧。

對孩子(感受)的忽視

小太郎對家用面紙的品質有很高的要求,因為高級面紙的成分會影響其味道。換句話說,以前與父母住在一起,因為家裡沒有人,也沒有食物,所以他會吃家裡的面紙充飢。可能大部分父母都不會實體獨留兒童在家中,但其實忽視他們的感受,也會令孩子誤以為自己的感受並不重要。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小編曾經在一家學習中心工作,有個環節是要跳舞,跳了一會兒,其中一個孩子說他累了,不想跳,帶領的老師聽到後勸了一遍沒用,就大罵他,「你再不跳,你就不用上台表演!」「不准鬧彆扭!」然後學生就跑到一旁哭起來了,其他學生因為害怕,也只好繼續沈默,繼續跳舞。其實這樣不但漠視了孩子的需求,我也觀察了幾次,看到小孩子的確回說出自己累了需要休息這種話,只是成人或老師通常都會忽視,因為有時候要交功課給家長,或者家長想看到學習「成果」所以就會把孩子的感受或休息的需要排在第三或第四位。其實跟孩子們講道理,或者先給他們休息的空間,再繼續做正事,也是無傷大雅,因為孩子的天性和特質就是專注力比較弱、時間較短,所以順應著他們的特質曲編排時間表可能對孩子的學習更高效,家長老師也不用動氣逼迫他們。

體罰

小太郎曾受父親家暴,而他認為他會這樣對自己是因為自己不夠強,沒有能力保護自己,才會使父親變成壞人。

美國心理學家Elizabeth Gershoff和Andrew Grogan-Kaylor通過統計方法,綜合75個於2014年之前發表的科學研究、共160,927個孩子的數據,發現孩子受到愈多體罰,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、行為問題和暴力傾向。這些孩子在自我形象、道德發展和認知能力亦較同儕遜色。(資料來源自香港教育大學網站:https://www.eduhk.hk/ccfs/ht_phypun/

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動漫推薦——童年受過的傷要用一生去療癒(來源:Google)

其實體罰是一種用恐懼來控制/恐嚇小孩的方式。有時,這個行為只是家長的情緒宣洩,並沒有實質教導孩子為什麼某個行為不能做,也會令孩子有更高的暴力傾向。舉個例子:姐姐跟弟弟玩耍時槍了弟弟的玩具。家長希望教會姐姐會跟弟弟溝通,輪流玩。如果家長這個時候用體罰的方式教導姐姐,姐姐不但有可能會對弟弟產生恨意,因為「我是因為他而被打的」,也會不解禮讓或溝通的重要性(畢竟這個情況下,大人也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)。總的來說,體罰對孩子和家長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來說,都是百害而無一利。

結語

看到小太郎即使經歷了這麼可怕的過去,還是努力地變得更強,想要照顧自己,覺得作為真正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成人,也要踏實加把勁為自己生活下去。他覺得自己不夠好,所以不值得被父母親愛,但現實是,他是一個很努力、很懂事的小孩,螢幕前的我們還有鄰居們就能看出來。往內看看我們自己,通常人都會比較擅長發現自己的缺點,想要更進步。

看到可愛的小太郎被自己的父母親忽視、嫌棄,甚至暴力,小編首先感到憤怒,憤怒為何有些人作為父母,竟然會對自己的孩子施暴;憤怒為何心理上未準備好給孩子愛,就帶孩子到這個世界上要他們受苦;憤怒他們為何施暴後還毫無悔意,以為自己賜予生命給孩子,他們就無論如何都欠自己。接著是心疼,真的好想令這些傻傻的孩子知道,事實是他們都好棒,本來的樣子就已經很好,因為其實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本來都是值得被愛。

而愛,是人生存下去的推動力。因為看到超市的試食店員肚子很大,以為她被逼要吃完賣剩的食物,所以買了很多試食產品,誰知當他關心店員時,才知道原來她懷孕。觀眾和試食員阿姨一樣,聽到後覺得小太郎好笑又可愛,「因為爸爸和媽媽互相相愛,所以有了寶寶,小太郎也是這樣才來到世界上······」聽到阿姨這樣說,小太郎眼睛一亮,暗自對自己說「要更努力的生活下去。」

謝謝你看到這裡!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真的很值得一看,除了可以了解童年創傷,還能看到小太郎與一眾角色的可愛互動,而且看完,會感覺更有動力愛自己和身邊的人,勇敢生活下去。

送你小禮物🎁《小太郎一個人生活》預告片:

(小太郎一個人生活 正式預告片)

其他文章:

《玩轉腦朋友 2》電影分享

《叔·叔》電影分享

《從今以後》電影分享

《大魚海棠》電影分享

勵志:

我應該聽從腦袋的聲音還是內心的聲音?

pub-39875683726099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