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歡迎來到 tiffsfootstep.com , 我是Tangerine。這是一個電影、書本、小編所思所想之分享和紀錄網站,希望透過紀錄我的足跡帶給你力量。今天想介紹給大家一部能看見住屋、同志婚姻平權問題、家庭關係、辦理身後事(之後的文章會再詳細解釋, 今天不會說到這裏)的香港電影。現在是上映的尾聲,還有高先電影院(Goldscene)的夜晚場次,如果還未去看的話,快把握最後機會吧!

從今以後······?(內容簡介)
要了解一個作品,要先看他的名字。「從今以後」令小編聯想起誓言、新開始、穩定、婚姻這些詞彙,也把我的思緒帶到「從今以後···怎麼辦?」這個問題裡。在溫暖的秋天這個氛圍,Angie(區家雯飾演)和Pat(李琳琳飾演),一對同居逾40年,正在享受退休生活的女同性伴侶,正在準備家人來家慶中秋的晚餐,家人的到來使家中歡笑聲不斷,直到他們的離去······ 同一夜,Pat在睡夢中離世,剩下Angie。她希望跟隨自己伴侶的遺願用海葬的方式讓Pat留在自己喜歡的大海中,Pat的家人卻因為風水師傅的意見說,放靈位會旺後人,而做了這個決定。同時,因為房子只有在Pat的名下,Pat也沒有立遺囑,房屋所有權給了她的直系親屬,哥哥胡志成(太保飾演),所以Angie失去了原本兩口子用來養老的房子擁有權,Pat的家人都對這所房子各有所圖······ 那從今以後,Angie面對喪偶的痛苦、與伴侶家人的意見不合、本來的住所有可能被奪去,怎麼辦?
《從今以後》不是愛情電影?

雖然導演楊曜愷說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,但兩位女主角(Angie和Pat)的愛情卻是承托這部電影的地基。電影開始,二人於屋內作中秋家具佈置,又一起牽著手買菜買花,一句「胡小姐、汪小姐妳地來拿?」就能看出他們是菜市場熟客,享受著「柴米油鹽」的浪漫,生活平靜而溫馨。Pat的家人來慶中秋,她為家人開了一支價值近十萬的酒,而且大家有說有笑,雖然沒有正式簽結婚證書,但Angie看起來就是這個家的一份子,而且感情和睦。他們當初會開始逾40年的同居生活是因為Angie聽到Pat的一句「你返香港,我照顧你一世」而逃過了父母為她安排嫁去加拿大的婚事。承諾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,兩個女生在以前的年代更加難,顯得珍貴。去到最後,Angie的回憶裡,Pat和Angie登山,坐在涼亭上,Pat對Angie 剖白:「遇到你之前,每次我聽到人地講『屋企人』,我都會忍唔住眼濕濕······」二人依偎在一起,親吻。導演用這對愛侶深情的吻為這部戲劃上句號,強調她們之間的愛,電影裡沒有激情的場面、轟轟烈烈的愛情但這一幕,在這慢而細膩的圓舞曲裡,留下一個強大的結尾。
社會/法律對同性親密關係的不承認

Angie回娘家看父母及給傭人工資父母問「咁你好姊妹而家走左,你有咩打算啊?」,平常柔聲細語的Angie提聲說道:「我都話我地唔只係好姊妹咯,你要我講幾多次啫?」。這情況即使對年輕的同性戀者來說都不陌生,小編的朋友雖然已經多次向家人表明性向,但家人卻總是看到親朋好友就問「有無好男仔介紹比我個女啊?」生怕別人會知道自己女兒的性向,惹人非議,平常又常說「好好醜醜都快啲搵個男人嫁出去,遲啲無人要」(可是朋友只有21歲)。可能在她父母眼中,這樣做是維護家族聲譽,但在我朋友的眼中,這令她感覺自己家人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,即使盡力也不能成為自己父母眼中的好女兒,使她需要更多時間去接受自己的性向,和修補自己跟自己、跟家人的關係。
Angie父母即使年邁,仍然在逃避自己女兒的性向,Pat家人對風水師傅、禮儀師宣稱Angie是Pat的好姊妹,Angie也無奈默許了這樣的稱呼;葬禮上因為習俗,作為Pat最親的人,Angie只能像年初一在黃大仙搶頭炷香一樣,才能以「親人」的身分去拜祭Pat,這不禁令小編反思,社會現在看似越來越開放,越來越多人把多元性向、包容放嘴邊,後面又補一句「人地啲仔女得,我啲仔女就唔得。」那到底社會大眾對同性親密關係/多元性別是真的「接受」,還是只是社會在「多元」、「包容」的標籤下的糖衣毒藥?法律的限制有多大程度影響大眾對性小眾的看法?我們又能多做什麼令這群人的聲音在陽光底下真正被聽見?
看似無情,實質左右為難

開頭提到,這家人對Pat和Angie的家各有所圖,乍看這幾個想擁有本非屬於自己的財物的人,似乎是壞人,但小編覺得:「有頭髮邊個想做瘌痢?」。Pat的哥哥(太保飾演)及其妻子(許素瑩飾演)連同還沒結婚的兒子Victor居住在公共屋村普通單位。大女兒Fanny(廖子妤飾演)和老公阿琛(黎濟銘飾演)連同兩個女兒居住在鰂魚涌狹小的單位,私人空間都沒有,樓下還會有濃烈的印度咖哩味道,老鼠也會跑上家裡,鏡頭拍出Fanny在自己家裡側身行走的場景,加上夫妻之間的對話充滿淚氣和怨恨,使大螢幕前的我都覺得喘不過氣。Victor和女朋友 Kitty(梁雍婷飾演)在大角嘴看樓盤,可是廁所沒有窗、要走6、7層樓梯才到單位,而Victor作為Uber司機,又怎能一下子負擔昂貴的樓價買上自己想住的土瓜灣傲雲峯呢?。另一邊廂,Angie和Pat的生活簡單得多,沒有缺錢的煩惱,Angie一直想留住房子也只是因為一份和老伴的情,而非財產上的考量。
這家人的行為乍看無情,也無可否認傷害了Angie,但親人的離世每個有情的人都會傷心,驅使這一切發生的是香港住屋問題的錯,還是人的劣根性?
結語
這齣戲令我思考了很多,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,如果你看到這邊文章時,電影尚在播出,請務必去看一看。性小眾的保障、社會的包容性、大部分香港人共同面對的房屋和家庭問題,電影都通過簡而精的鏡頭和對白呈現出來,而當中細膩的情感也是電影最值得欣賞的地方之一。